
姓 名: | 金中武 |
职 称: | 正高 |
研究方向: | 水库泥沙、河道治理 |
邮 箱: | zhongwujin@163.com |
联系方式 | 027-82827479 |
一、个人简介
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任长江技术经济学会流域河湖保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水利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疏浚协会水利疏浚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获水电英才、长江委青年科技英才、江岸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主要从事水库泥沙与河道治理研究与咨询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专题2项,以及省部级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5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15项,出版专著3部,编写行业标准3部。2017年3月至10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交流。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人。
二、学习及工作经历
202208-至今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所长,正高级工程师;
201812-202208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副所长、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
201203-201812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201703-201710 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 高级访问学者)
199907-201203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200709-201206 武汉大学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博士;
200409-200706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硕士;
199509-199906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河流泥沙及治河工程 本科;
三、获奖情况
人才称号及荣誉
(1)水电英才(2022,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2)长江水利委员会青年科技英才(2021,长江水利委员会);
(3)江岸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23,中共武汉市江岸区委员会和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政府);
科技奖励
(1)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长江流域水库清淤排沙及淤积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2024,1/10;
(2)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二等奖,巴基斯坦Karot水电站泥沙专题研究,中国工程咨询协会,2023,2/7;
(3)长江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新形势下长江上游产输沙机制及调控技术,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2023,1/15;
(4)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长江上游水库淤积规律及防治技术,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22,2/15;
(5)湖北省工程咨询成果奖一等奖,巴基斯坦Karot水电站泥沙专题研究,湖北省工程咨询协会,2022,2/10;
(6)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三峡水库泥沙运动规律与预测调控,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21,11/50;
(7)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变化环境下三峡水库库尾泥沙运动规律及整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水利发电工程学会,2020,3/10;
(8)长江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变化环境下三峡水库库尾泥沙运动规律及整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长江水利委员会,2020,4/15;
(9)长江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三峡水库泥沙输移行为的环境效应及生态水利关键技术研究,长江水利委员会,2020,9/15;
(10)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一等奖,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工程水文及河工模型试验专题研究,中国工程咨询协会,2017,1/10;
(11)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山区河流交汇区水沙演变特征及灾害防治关键技术,教育部,2014,8/15;
(12)长江水利委员会青年科技奖一等奖,河床形态冲刷调整量化及其对阻力的影响初步研究,长江水利委员会,2013,2/7;
四、学术兼职
(1)长江技术经济学会流域河湖保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2)中国水利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3)中国疏浚协会水利疏浚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五、代表性论著
(1)金中武,李志晶,周银军.长江上游水库生态清淤研究与实践.长江出版社,2021;
(2)周银军,金中武,等.长江上游重点产沙区产输沙变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3;
(3)李健,金中武.泥沙运动计算力学.长江出版社,2016;
(4)Jin Zhongwu, Lu Jinyou,WuHuali. Study on Bedload Transport in Backwater Flow.Journal of Hydrodynamics.2016,28(1): 153-161.(SCI)
(5)Jin Zhongwu, Feng L *, Liu Y J, et al.Impact of dam construction on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A case study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Hydrological Processes.2024(SCI)
(6)金中武,卢金友,姚仕明.长江上游推移质泥沙输移公式的检验.水利学报.2009,40(11):1299-1306.(EI)
(7)Chao Guo, Zhongwu Jin, Leicheng Guo*,Jinyou Lu, Shi Ren, Yinjun Zhou. On the cumulative dam impact in the upper Changjiang River: Streamflow and sediment load changes.Catena,184(2020)104250(SCI)
(8)Li jian,Jinzhongwu,Yangwenjun.Numerical modeling of the Xiangxi River algal bloom and sediment-related process in China.Ecological Informatics.2014, 22:23-35(SCI)
(9)金中武,郭超,周银军等.三峡水库清淤及淤积泥沙综合利用可行性研究.中国水利.2024,3:37-42.
(10)金中武,任实,吴华莉,朱帅,王玉璇,李秋荔.三峡水库淤积排沙及河型转化规律.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0,37(10):9-15.
(11)金中武,卢金友,吴华莉. 铜锣峡壅水作用机理研究.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2014,29(5):552-564.
(12)金中武,张小峰. 壅水条件下推移质泥沙输沙率变化规律初步研究.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4,31(02):1-7.
(13)金中武,徐军辉,吴华莉. 壅水条件下水流阻力试验研究.长江科学院院报.2015,32(4):45-50.
(14)金中武,马秀琴. 三峡水库运用以来库区河段河型转化规律分析. 第九届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4).91-95.
(15)金中武,吴华莉,黄建成.长江佛耳岩河段河床演变特点分析.人民长江.2013,44(22):19-24
(16)金中武,邱诗灵,吴华莉.三峡库尾泥沙资源化现状及建议.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3, 8:41-44
(17)金中武,卢金友,徐海涛.长江上游推移质泥沙输移特性分析.人民长江.2008,39(18):63-66
(18)金中武,郭炜,徐海涛.山区河流典型河段综合整治模型试验研究.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5,40-43
(19)金中武,范北林.穿黄工程河段冲刷问题研究综述.长江科学院院报.2002,19:47-50.
六、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长江源区游荡性河流水沙相互作用与河床演变机制研究(52239007),128万元,2023.1-2027.12,课题负责;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山区暴雨山洪水沙灾害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技术(2019YFC1510704),136万元,2020.1-2022.6,负责;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Karst地区伏流水沙输移机理研究(51779015),负责,60万元,2018.1-2021.12,负责;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壅水条件下推移质泥沙输移机理研究(51479009),84万元,2015.1-2018.12,负责;
(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卵石粗化层破坏与河床再造过程的动力学机制(2016YFC0402302),87万元,2016.7-2020.6,负责;
(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梯级水电开发下河流泥沙过程演变特征及规律(2016YFC0502201),60万元,2016.7-2020.6负责;
(7)湖北省人民政府智力成果采购项目,新形势下湖北省砂石资源供需困局及对策研究(HBZZ-2019-18),6万元,2019.9-2019.12,负责;
七、专利软著
(1)金中武,徐海涛,范北林,等. 微粉磨机粒径精密控制设备.ZL 2010 1 0164344.8;
(2)李志晶,张玉琴,金中武,等. 基于数字图像的床沙表层级配观测分析方法及系统. ZL201610415105.0;
(3)李志晶,卢金友,金中武,等. 基于互相关法的推移质输沙率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ZL201711102626.3;
(4)胡德超,金中武,卢金友,等. 明渠与伏流交替河道一维水动力学模拟程序系统V1.0,2019SR0982977;
(5)胡德超,李松萍,金中武,等. 城市暴雨排水管网系统水力计算软件V1.0,2019SR0905818;
八、标准规范
(1)河工模型试验规程(SL99-2012),2012.12实施,参编;
(2)河道采砂规划编制与实施监督管理技术规范.行业标准(SL/T 423-2021),2022.02实施,参编;
(3)长江上游大型水库清淤可行性论证报告编制导则.团体标准(T/CI 174-2023),2023.11实施,参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