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 渠庚 |
职 称: | 正高 |
研究方向: | 河湖演变与保护治理 |
邮 箱: | qugeng0516@163.com |
联系方式 | 027-82829850 |
一、个人简介
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英国卡迪夫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任河流研究所副所长,兼任长江技术经济学会长江三角洲保护与发展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工程咨询协会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航海学会航道技术专委会委员和科技部重点专项专家组专家、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入库专家、中国疏浚协会行业技术专家等。近年获长江委“青年科技英才”、长江委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记功、长科院建院70周年“杰出青年”等荣誉表彰。长期从事河流泥沙基本理论、河湖演变与保护治理、生态修复、水系连通等方面的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水利前期、三峡后续规划、长江流域防洪规划、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管理规划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40余项;近五年来主持完成了长江流域河湖治理、水库清淤、码头桥隧建设等重大咨询论证项目80余项。在行业权威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标准2项,获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省部级奖励8项,培养硕博士研究生12人。兼任多个权威期刊审稿专家。
二、学习及工作经历
202209-至今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副所长,正高级工程师;
201903-202209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室主任,正高级工程师;
201710-201808 英国卡迪夫大学 高级访问学者;
201011-201903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200706-201403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200909-201406 武汉大学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博士;
200309-200606 长江科学院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硕士;
199909-200306 河海大学 水利水电工程 本科。
三、获奖情况
人才称号及荣誉
(1)长江委青年科技英才(2023,长江委);
(2)长江科学院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带头人(2023年);
(3)长江委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记功(2022,长江委);
(4)长科院建院70周年杰出青年(2021,长科院)。
科技奖励
(1)第五届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岸滩植被水文生态效应研究及在河流修复中的应用,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2025,1/15;
(2)长江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河流岸滩植被系统生态水文响应机理与修复关键技术,长江技术经济协会,2024,1/12;
(3)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河湖采砂全过程智慧监管关键技术及应用,江西省人民政府,2022,7/10;
(4)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一等奖,湖北省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夹河套段(PCCP)倒虹吸防护工程专题研究,中国工程咨询协会,2021,5/15;
(5)长江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河湖采砂协同感知与智能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长江技术经济协会,2022,9/10;
(6)长江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大型实体模型智能测量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长江技术经济协会,2021,9/10;
(7)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长江防洪模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中国水利协会,2016,15/15。
四、学术兼职
(1)长江技术经济学会长江三角洲保护与发展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2)湖北省工程咨询协会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3)中国航海学会航道技术专委会委员;
(4)科技部重点专项专家组专家;
(5)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入库专家;
(6)中国疏浚协会行业技术专家;
(7)河海大学兼职硕导、博导;
(8)长江科学院硕导、博导。
五、代表性论著
(1)渠庚,丁兵,柴朝晖,雷文韬栾华龙等.长江下游河道发育过程与综合治理研究[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21. ISBN: 978-7-5170-9961-1.
(2)渠庚,郭小虎,朱勇辉,唐峰.三峡水库下游河道演变机理与治理对策[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1. ISBN: 978-7-5170-8367-2.
(3)Qu, G.*, Hu, C., Yao, S.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mechanisms of flow in a sine-generated meandering compound channel[J]. Water Management, 2022, 175(3): 123–134.(SCI)
(4)渠庚,郝婕妤.长江下游镇扬河段历史变迁与河道演变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23,40(09):1-7.
(5)渠庚,陈栋,赵占超,郭小虎,张小峰.含植物明渠水流运动特性试验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9,34(04):539-547.
六、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水库下游弯曲河道水沙运动与滩槽演化互馈机制研究,51679011,2017.1-2020.12,项目负责;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弯曲河道滩槽交互区水沙输移与驱动机理研究,51309022,2014.1-2016.12,项目负责;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日间政府合作项目,复合致灾因子下河口海岸堤防安全风险评估及预警关键技术研究,2022YFE0117500,2023.1-2025.12,课题负责;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水科学联合基金项目,长江通江湖泊演变机制与洪枯调控效应研究,U2240224,2022.1-2025.12,课题负责;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水科学联合基金项目,长江河口河势稳定性及人类驱动的转化机制研究,U2040216,2021.1-2024.12,课题负责;
(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基于泥沙调控的河道治理方案及技术研究与示范,2016YFC0402310,2016.7-2020.12,课题负责;
(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防洪-通航协同下典型急弯段滩槽控制技术研究,2016YFC0402105-04,2016.7-2020.12,专题负责;
(8)三峡后续规划项目专题,三峡工程运用后重点河段河势变化及治理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7890,2017.1-2017.12,项目负责;
(9)150、172国家重大水利工程项目,长江安庆河段治理工程技术咨询服务,CKSK20231041/HL,2023.8-2025.12,项目负责;
(10)水利部水利重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长江中下游崩岸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SKR2022002,2021.7-2023.6,课题负责;
(11)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蓄滞洪区管理条例草案研究,CKSF2025597/HL,2025.7-2027.6,项目负责;
(12)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长江中下游枯水情势及防御对策研究,CKSF2023328/HL,2023.1-2024.12,项目负责;
(13)安徽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长江安徽段河道动态监测分析及崩岸应急处置研究,CKSD2025056/HL,2025.1-2027.12,课题负责;
(14)上海水环境模拟与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新环境下长江口河流功能演化模拟及评估,CKSD2025342/HL,2025.1-2026.12,项目负责;
(15)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项目,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工作,250374,2025.8-2026.8,项目负责。
七、专利软著
(1)Geng QU,Dacong YIN,Shiming YAO,etc. EQUIPMENT FOR RIVERWAY MODEL MANUFACTURING. US12024838,2024.6授权;
(2)渠庚,尹大聪,姚仕明,等. 一种用于河道模型制作的设备. ZL202110306861.2,2022.3授权;
(3)渠庚,陈羿名,姚仕明,等. 一种河流功能脆弱性评价方法、设备、介质及产品. ZL 202510827760.8,2025.9授权;
(4)渠庚,刘松杉,黄卫东,等. 一种河流故道生态过鱼设施及湿地系统. ZL202111509425.1,2022.1授权;
(5)李梦雨,渠庚,栾华龙,等. 一种应用在实验室水槽中生成畸形波的能量分配系统. ZL202211331142.7,2023.1授权;
(6)刘星童,渠庚,姚仕明,等. 点阵式动态河道模型及方法. ZL202010679614.2,2020.10授权;
(7)林昊,栾华龙,渠庚,等.一种河道横断面流场重构方法、设备、介质及产品. ZL202510677416.5,2025.8授权;
(8)姚仕明,汪在芹,渠庚,等. 一种河工模型试验中动岸模拟材料及其应用. ZL201610201665.8,2016.7授权;
(9)姚仕明,丁兵,雷文韬,渠庚,等. 水下护岸体稳定性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ZL202210029871.0,2022.4授权;
(10)姚仕明,唐峰,潘保柱,渠庚,等. 一种生态护岸材料的制作方法. ZL201510442191.1,2015.12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