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研究所

河流研究所 成立于1953年, 是我国最早从事河流泥沙运动基本理论、河流模拟理论与技术等相关研究的国家非盈利公益性科研机构之一,是水利部江湖治理与防洪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依托专业,建立了长江第一个河工模型,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实体模型,为国家、行业、地方经济建设与治江事业提供防洪、河湖保护治理与生态修复、水沙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科研、规划、咨询、设计和监测等技术服务。

研究室设置: 防洪减灾研究室、枢纽泥沙研究室、河道研究室、河流数值模拟研究室、河流生态研究室、河流规划与治理研究室。

江泽民同志视察长江科学院河工模型
长江防洪模型试验大厅
水利部江湖治理与防洪重点试验室揭牌仪式
研究方向
1、水沙运动基本理论及河床演变

山区及平原地区河湖库水流泥沙运动特征及演变机理;河口海岸径流-潮流-波浪与泥沙输移关系,粘性泥沙运动机理及其环境效应等。

水库下游悬移质冲刷恢复过程试验
江湖汇流段水流运动特性试验
高原河流形态研究
2、河流模拟及信息化

复杂系统水流-泥沙-水质-水环境多元素物理模型与数值模拟技术;径流-潮流-波浪共同作用下物理模型模拟技术;崩岸监测预警平台及岸线保护与利用平台等水利信息化系统等。

航道整治工程模型试验
长江防洪模型动床模型试验
河流模拟信息化系统
一、二维耦合水沙数学模型
3、防洪减灾理论及应用

洪涝灾害形成原因与致灾机理,洪涝灾害动态监测、预警、防治及评估等关键技术;河道、湖泊、分蓄洪区洪水演进及洪水影响评价,堤坝及堰塞湖溃决机理与模拟预测及抢险加固技术; 区域防洪减灾、城市洪水问题与防治对策; 洪水风险评估与保险制度、洪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等。

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
松滋江堤防洪保护区洪水风险图编制项目
4、水工程联合调度理论与应用

流域水工程多目标联合调度理论,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关键技术;流域控制性水工程调度方案与措施;基于统一架构的流域水工程智慧调度平台及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基础信息库等。

三峡及上游梯级水库泥沙联合调度模拟范围
巴基斯坦Karot水电站三维水沙数值模拟
5、河湖保护与治理

河湖水系生态演变基本理论、人类活动对流域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河湖水域岸线确权划界;河湖水系连通理论与治理技术、河湖综合整治理论与技术;河湖岸线洲滩生态演变及其生境修复新理论、 新材料、新技术;钉螺孳生扩散理论、生态工程学、水利控螺技术与方法等。

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古夫河生境修复工程
生态巢穴石水下护岸技术
长江河畅洲左汊潜坝区竣工三维图
引江济汉取水口段沉螺池工程
水利血防技术应用实例
6、山洪灾害防治及关键技术

暴雨条件下山区产流产沙过程和山区水沙耦合输运过程及致灾机制;山洪灾害致灾要素识别与智能监测技术;山洪灾害动态风险评估及综合防控技术;泥石流运动机理及防治技术等。

7、工程泥沙研究与处理技术

水库淤积规律,水库长期使用调度方案与库容恢复及效益拓展等关键技术;涉河工程中的泥沙问题与治理关键技术等;面向多需求的生态友好型采砂技术、砂石资源化利用技术, 采砂论证与后评估;工程局部冲刷致灾监测预警技术;引调水、取排水口等工程防淤减淤关键技术;河口海岸水沙运动与工程整治关键技术。

陆水水库清淤施工
河道采砂影响后评价现场调研
长江口口门区演变研究
8、河流规划与治理研究

新形势下河流功能定位、综合与专项治理规划;流域管理、河湖长制及河湖高效监管机制研究;新时期河湖整治与防洪设计理念、框架和关键技术研究; 城市防洪及中小河流治理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设计;河流管理范围内工程涉河方案及防洪专项设计等。

华阳河湖群非汛期控制运用水位研究
贵州乌江一河一策实施方案项目
护坡形式的论证比选概化模型试验
人员结构

现有在职职工82人,其中正高级工程师27人,博士30人。2人获钱宁泥沙科学技术奖,近10人次获省部级人才称号,创建了1个湖北省青年文明号、1个湖北省青年创新工作室、1个长江委青年文明号、 2个院级创新团队、3个委院级创新工作室。在江湖治理与保护、防洪减灾、水沙资源利用、梯级水库联合调度与水沙模拟、水利血防及河岸生态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梯队,锻造出一支爱岗敬业、 清正廉洁、科研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河流科研团队。

科研条件

拥有良好的科研环境、先进的测控设备与试验基础设施,以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河工模型—长江防洪模型。现有试验大厅6座,面积达90000㎡,泥沙分析室2座,在建试验大厅2座; 河床演变水槽及水沙运动固定水槽、变坡水槽等多座水槽试验系统;各种河工模型试验控制系统、电厂温排水试验测控系统、河口潮汐试验控制系统等模型试验控制设备;表面流场实时测量系统、 SonTek二维与三维声学多普勒流速测量仪(ADV)、激光衍射粒度仪、模型地形三维激光扫描采集系统、泥沙浓度计、多路垂线流速自动定位同步测量系统和模型断面激光数控切割制作系统等模型试验量测设备与软件, 以及手持式雷达电波流速仪、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无人船水域测量系统、大水深水下地形测量系统等河床演变野外观测设备与软件;长江防洪模型网络仿真系统和多套一、二、三维水沙数学模型。

业绩成果

近10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水利前期、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以及沿江多省科技项目200余项, 主持和参与完成了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及专项规划的编制与修订、三峡水利枢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大型枢纽工程泥沙问题、长江河道治理、“一河(湖)一策”方案制定、确权划界、水利血防、 河岸生态治理等治江科研项目200余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本,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编写了《河工模型试验规程》与《水利血防技术规范》两个行业规范; 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项近20项。在长江工程泥沙、江湖演变与治理、水利血防技术及河流模拟技术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