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负责人: 丁文峰 成 员:刘纪根、刘洪鹄、程冬兵、王志刚、董林垚、张冠华、孙宝洋、许文涛、任斐鹏、钱峰、李力 重点研究方向:以服务治江事业为宗旨,瞄准学科前沿和国家需求,立足长江,面向全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水土保持、山洪地质灾害理论和应用为核心,发展水土保持新领域和交叉领域。以应用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成果为目标,紧密围绕土壤侵蚀规律、水土流失与江湖泥沙关系、侵蚀产沙与面源污染调控、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区域生态环境修复、水土保持信息化等开展公益科学研究,着重解决水土保持环境调控与生态建设的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实现,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为国家水土保持、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战略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主要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水科学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4项,青年项目1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专题5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专题1项;承担各类工程科研项目近20项。获得大禹水利科技奖、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奖、长江科学技术奖、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长江水利委员会科技奖等各类奖励15项。获批各类专利和软件著作权45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软件著作权10项。8项技术成果入选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 人才培养:1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三层次,2人入选5151人才第三、四层次,1人入选第九批陕西省百人计划,1人入选水利部青年拔尖人才,1人入选湖北省百人计划,2人入选武汉英才 |
![]() |
负责人: 董林垚 成 员:范仲杰,杜俊,张乾柱,许文涛,童晓霞,张志华,王可,钱峰,张文杰 重点研究方向:围绕以山洪灾害链的发育、形成、演进、成灾过程为研究对象,以小流域为灾害形成的基本单元,按照“机理与成灾机制研究-致灾因子识别和风险分析-监测预警技术研发-防控减灾技术示范应用”的技术思路,开展小流域水文循环机理及灾害发生机制研究,识别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链致灾因子并进行风险分析,研发山洪地质灾害链关键要素监测预警技术,选择典型流域进行灾害链防控减灾技术示范应用等 主要成果:团队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等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6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批专利/软件著作权15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4篇,其中SCI收录14篇,出版专著/著作4部,标准制定或修订2项;获水利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目录2项,获得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服务相关合同额超4000万。 人才培养:1人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获国家基金委留学资格,1人担任湖北省水利学会山洪灾害防御专委会委员,培养研究生4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