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队
长江中下游河湖保护与治理创新团队

负责人

姚仕明

成员

栾华龙、丁兵、郭超、管硕、吕超凡、渠庚、郭小虎、胡呈维、王洪杨、何子灿、刘小光、龙瑞、王彦君、李梦雨、吕冰晗

重点研究方向

(1)长江中下游河湖动态水沙过程与演变趋势研究;

(2)河湖演变影响效应与多目标协同的健康评估体系研究;

(3)多目标协同下长江中下游河湖治理思路及调控策略研究。

主要成果

本团队2021年12月成功获批水利部人才创新团队;2022年9月,被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命名为全国农林水利气象系统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023年10月入选长江经济带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首批成员名单。截至目前共获得各类专家人才称号或荣誉12人,团队成员职称晋升4人次,培养研究生17人。团队负责人在国家和行业重大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5次,核心成员在国家和省部级重大学术会议上作主题报告18人次。近两年,获批国家及省部级各类项目共35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2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或重点项目3项、水利部重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3项等。团队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7篇,其中SCI收录6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取得软件著作权4项;出版专著或译著1部;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5人次、国内学术交流会议20余人次;参与编制或发布技术标准及水利政策法规7项;入选水利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目录5项;科普宣传每年接待约50个访问团体或个人,年均近1000人次。

人才培养

政府特殊津贴1人、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湖北省青年科技人才晨光托举工程1人、水利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3人、长江委青年科技英才1人、长江科学院“十四五”首批国际化人才2人、长江科学院领军人才1人、托举人才4人。

青藏高原河湖研究创新团队

负责人:

周银军

成员:

李志晶、袁喆、孙宝洋、刘玉娇、徐志成、文雄飞、闫霞、刘敏、杨绪海、李文奇、陈齐、王奕森、周其航、管硕、刘昭希

重点研究方向:

主要在长江及西南诸河源区河湖演变及适应性保护研究方面开展工作:

(1)源区河流泥沙运动特性和河道演变规律研究;

(2)气候变化下高原水沙通量变化机制研究;

(3)水沙通量变化对高原河湖水系影响分析;

(4)高原河湖灾害风险应对策略与技术研发。

主要成果:

近三年,本团队共获得各类人才资格7项与学术任职10项;获得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等各类科技奖励14项;申请并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等各类国家或省部级科技项目9项;获批专利15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21篇,合作发表了《Science》期刊论文,出版专著4部;登记软件著作权4项;获水利先进技术推广2项;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0余人次;2项建议获省级领导正面批示;多项研究成果被新闻媒体报导并纳入科普宣传内容。

人才培养: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计划2人、水利部水利青年拔尖人才2人、江岸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中国疏浚协会青年才俊1人、长江科学院领军人才1人、核心人才1人、托举人才3人。

河流研究所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黄浦大街289号 电话:027-82927562 传真:027-82926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