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朱勇辉

职称、职务:正高(二级)、长江科学院副总工程师、科技交流与国际合作处处长、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邮箱:zhuyh@mail.crsri.cn

研究领域及招生方向

研究方向:河湖演变、治理与保护,防洪减灾

招生专业:土木水利博士、水利工程硕士

招生类型:专业学位博士、专业学位硕士、学术学位硕士

代表性科研项目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复合致灾因子下河口海岸堤防安全风险评估及预警关键技术研究(2023.01~2025.12,主持)

[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水沙变异条件下长江中下游河道重塑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2016.07~2020.06,主持)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堤防崩岸机理及险情演化机制研究(2018.01~2020.12,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均质土石坝漫溃过程中“陡坎”冲刷机理与模拟研究(2011.01~2013.12,主持)

[5] 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长江中下游崩岸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2021.07~2023.06,主持)

[6]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河道再造过程及影响研究(2014.03~2016.12,主持)

[7] 水利部水利前期研究项目,长江下荆江熊家洲至城陵矶河段综合整治工程方案(2018.04~2020.03,主持)

[8] 三峡后续工作总体规划研究项目,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下游崩岸情势及对策研究(2016.12~2019.06,主持)

[9] 三峡后续工作总体规划研究项目,三峡工程运用后重点河段河势变化及治理对策研究(2016.12~2018.12,主持)

[10] 三峡水库科学调度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新水沙条件下荆南四河及洞庭湖区冲淤演变趋势研究(2018.01~2020.06,主持)

[11] 人社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优秀项目,堰塞坝漫溃过程中溯源冲刷机理研究,(2010.01~2011.12,主持)

[12] 长江中游熊家洲至城陵矶河段崩岸重点(湖北段)可行性研究,(2016.01~2017.12,主持)

 

代表性学术成果

专著:

[1] 朱勇辉, 任实, 李凌云, 王敏, 陈新国等.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槽发育与岸坡稳定. 科学出版社,2023

[2] 朱勇辉, 李凌云, 王敏, 陶铭.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河道冲淤演变及影响研究.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1

[3] Zhu Yonghui. Breach growth in clay-dikes. PrintPartners Ipskamp BV, the Netherlands, ISBN: 90-9020964-6, 2006.

[4] 渠庚, 郭小虎, 朱勇辉, 唐峰.三峡水库下游河道演变机理与治理对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9

论文:

[1] 朱勇辉, 廖鸿志, 吴中如. 国外土坝溃坝模拟综述[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3, 20(2): 26-29.

[2] Zhu Yonghui, Lu Jinyou, Liao Hongzhi, Wang Jiasheng, Fan Beilin & Yao Shiming. Research on cohesive sediment erosion by flow: An overview[J].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2008, 51(11): 2001-2012.

[3] 朱勇辉,范北林,卢金友等. 唐家山堰塞湖溃坝洪水分析及泄流冲刷模拟[J]. 人民长江, 2008, 22: 79-82.

[4] 朱勇辉, 卢少为, 廖鸿志. 全球变暖背景下不同暴雨对平原湖区涝灾影响模拟研究[J]. 中国工程科学, 2010, 12(6): 48-53.

[5] Zhu Yonghui, VISSER P.J., VRIJLING J.K and Wang Guangqi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breaching of embankments[J].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1, 54(1): 148-155.

[6] 朱勇辉, 渠庚, 郭小虎. 非恒定流条件下荆江三口分流模拟控制方式研究[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1, 28(3): 81-86.

[7] 朱勇辉, 卢金友, 李发政, 姚仕明, 范北林. 遇特大型洪水荆江河段洪水演进特性实体模型试验研究[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1, 28(6): 81-86.

[8] 国小龙, 朱勇辉*, 范北林, 谢亚军. “陡坎”冲刷模拟研究与进展[J]. 水力发电学报, 2014, 33(1): 73-78.

[9] 卢金友,朱勇辉. 三峡水库下游江湖演变与治理若干问题探讨[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4, 31(2): 98-107.

[10] 朱勇辉,黄莉,郭小虎,谷利华. 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游沙市河段演变与治理思路[J]. 泥沙研究, 2016(3): 31-37.

[11] Dechao Hu, Yonghui Zhu, Deyu Zhong and Hui Qin. Two-Dimensional Finite-Volume Eulerian-Lagrangian Method on Unstructured Grid for Solving Advective Transport of Passive Scalars in Free-Surface Flows[J].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2017, 143(12): 04017051

[12] 卢金友, 朱勇辉, 岳红艳, 黄莉, 刘亚, 杨光荣. 长江中下游崩岸治理与河道整治技术[J]. 水利水电快报, 2017, 38(11): 6-14.

[13] Zhu Yonghui and Hu Dechao. Vertical 2D Nonhydrostatic Model Using Mode Splitting for Dam-Break Flows[J].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2018, 144(6): 06018008.

[14] 卢金友, 朱勇辉. 水利枢纽下游河床冲刷与再造过程研究进展[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9, 36(12): 1-9.

[15] 朱勇辉, 郭小虎, 李凌云. 2020年汛期荆江三口分洪能力及洞庭湖出流变化[J]. 人民长江, 2020, 51(12): 210-215.

[16] 吕庆标, 朱勇辉*, 谢亚光, 岳红艳. 河道崩岸机理研究进展[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1, 38(09): 7-13.

[17] 柴泽清, 郭小虎, 朱勇辉*.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与洞庭湖关系变化研究进展[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3, 40(04): 17-23, 30.

[18] 朱勇辉, 周建银. 堤坝漫溃机理、模型及溃决洪水模拟技术与应用[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3, 40(5): 1-8.

[19] 朱勇辉, 郭小虎, 柴泽清. 长江与洞庭湖冲淤变化及其对防洪、水资源利用的影响与对策建议[J]. 长江技术经济. 2023, 7(5): 85-93.

[20] ]Jinyou Lu, Yonghui Zhu, Zhongwu Jin, Xiaohu Guo, Chao Guo, Peng Chen, Yanjun Wang, Chengwei Hu, Yuan Yuan. Evolution of the main channel of the Yangtze River[J]. River, 2023, 2:283-306.

[21] ]Dechao Hu*, Zhengbing Chen, Zhijing Li and Yonghui Zhu*. An implicit 1D-2D deeply coupled hydrodynamic model for shallow water flows. Journal of Hydrology, 631(2024) 130833. 10.1016/j.jhydrol.2024.130833.

[22] 朱勇辉, 郭小虎, 李凌云, 王彦君. 引江补汉丹江口下游近坝段枯水期通航水位恢复试验研究[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4, 41(10): 6-13.

奖励与荣誉

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第三、四层次人选(2009)

长江委青年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0,排名第1

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010,第1作者

长江委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 2011)

湖北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2011,排名第1

湖北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2012,排名第2)

《长江科学院院报》创刊30周年“优秀论文”2014,第1作者

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14,排名第32)

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5,排名第4)

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2015,排名第2)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6,排名第4)

第一届长江水利委员会青年科技英才(2018)

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8,排名第11)

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20,排名第7)

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一等奖2020,排名第2)

长江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1,排名第2)

中国疏浚协会行业技术专家(2022)

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4,排名第4)

学术兼职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理事

长江技术经济学会,副秘书长

国际大坝委员会堤防专委会,委员

中国水利学会流域发展战略专委会,副秘书长

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委会,委员

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IAHR),会员

IAHR中国分会执委会,委员

《长江科学院院报》编委

武汉市江岸区科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