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长江科学院召开第二批省部级野外站首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

[稿件来源]:科研处 [作者]:邓扬 [发布时间]:2025-10-28

  10月23—24日,水利部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三峡危岩站)、水利部西南山区中小河流与山洪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西南山洪站)首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武汉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殷跃平、刘汉龙,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鹏,水利部三峡工程管理司二级巡视员赖红兵、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四级调研员原杰辉,长江委副主任胡甲均、许全喜等专家领导参加会议。长科院副院长丁秀丽、唐文坚主持会议。

  赖红兵、胡甲均、许全喜围绕两站建设的重要意义与发展方向发表讲话,并结合站点功能定位提出明确要求。针对三峡危岩站,赖红兵表示,该站作为保障三峡工程安全运行与库区群众安全的关键平台,需扛起“监测预警、机理研究、技术研发”的责任,构建精细化观测体系;许全喜表示,长江委将统筹资源,支持野外站站点与地方管理部门联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打造防灾减灾“样板站点”。针对西南山洪站,胡甲均要求,野外站建设要结合长江经济带发展需求,强化与云南、贵州等地水文部门共建及合作,推动观测数据与地方防灾指挥系统衔接,构建“监测-预报-预警-应对”全链条体系。

  会议要求,两站需充分依托学术委员会专家智库资源,集中攻关危岩失稳机理、山洪形成机制等核心技术难题,推动跨领域数据共享与行业协同,建设单位要严格落实《水利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与运行管理暂行办法》,做好人员、经费、物资保障及信息汇交平台接入工作。会议举行了野外站共建单位授牌仪式,并颁发了学术委员会委员和站长、副站长聘书。

  会上,三峡危岩站和西南山洪站站长汇报了实施方案。两站学术委员会进行了深入研讨,对实施方案予以肯定,并要求在野外站建设工作中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定位,兼顾行业实际需求与科研创新导向,将站点打造为“基础科研平台、人才培养基地、技术示范窗口”;二是聚焦关键,集中力量突破危岩监测预警、中小河流山洪预报领域的技术瓶颈;三是强化协同,推动跨部门、跨学科资源整合,健全数据共享机制,避免重复建设。

  此次大会为站点规范化建设与长远发展明确了方向。下一步,长科院将牵头抓好会议各项要求的落实落地,充分依托学术委员会专家力量,推动两站在地质灾害防控、山洪灾害防治领域产出更多标志性科技成果,为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维护与民生保障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野外站学术委员会委员及共建单位代表120余人参加会议。

 

6389717491316861167787886.jpg


6389717492748448158228016.jpg


6389717494099920377323097.jpg


6389717495464203868391527.jpg

 


责任编辑: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