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水利与科技

每滴北上的水 都是响亮作答

[稿件来源]:中国水利网 [作者]:中国水利网 [发布时间]:2025-08-15

  □通讯员 蔡倩 张艳玲

  夏日的丹江口水库,大坝如巨龙横卧,库水似碧玉镶嵌。清澈的汉江水从这里奔涌向北,润泽京津冀豫大地。202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

  一年来,作为丹江口水库运行管理单位,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时刻牢记殷殷嘱托,以协同管理为笔、科技创新为墨、坚守初心为韵,在这片水域写下动人的护水诗篇。

  协同管理,守水护水“朋友圈”不断扩大

  倾一泓清水,润千里京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已累计向北方供水超720亿立方米,惠及京津冀豫沿线1.14亿人口。作为全开放型饮用水水源水库,丹江口水库拥有1050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4000多公里长的库岸线。

  “过去处理库区跨界违建,光协调就得花大半精力。”站在库岸线上,中线水源公司库区管理部副主任陈泽涛感慨。近年来,中线水源公司在河湖长制框架下,与库周6个县(市、区)政府、相关管理单位及社会各方力量,打造“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通过信息共享、联合巡查、违法整治等方面的协作,充分发挥协同共管作用守好一库碧水。

  “请保护库区环境,不要丢弃垃圾!”今年6月,丹江口市习家店镇龙口村,3台会喊话的摄像头在库岸线周边“上岗”。“过去巡查发现问题,只能靠打电话、到现场,现在可方便多了。”龙口村“净岸护水”志愿联防队员介绍,去年以来,中线水源公司联合丹江口市开展丹江口水库库区守水护水(平安建设)试点项目,在村里开展了摄像头及视频终端、志愿联防装备、守水护水展厅等多项试点建设。

  企业与地方政府优势互补,全民护水员则将巡查触角延伸至库周每一寸土地,库、水、人紧紧织在一起。在这种模式推动下,护水力量从专业队伍向社会延伸,让丹江口库区协同管理从“各方独唱”变为“全民合唱”。

  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守护绿水青山

  当算法穿越水波,当卫星俯瞰大地,数字孪生让“未知风险”变“预知预案”,为守护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装上了智慧大脑。

  8月12日,在中线水源公司调度指挥大厅水质安全保障应急演练中,数字孪生丹江口系统正在快速推演。中线水源公司高级工程师崔冬冬轻点键盘,输入“某支流氨氮超标”模拟数据,就可模拟出污染扩散场景,有助于更快做出应急预案,帮助决策。从试点先行到样板示范,以数字孪生为代表的水利新质生产力为保障中线水源“三个安全”提供了强大动力。

  天眼护水,过去一年才能拼出一幅的库区影像,如今一天内就能刷新成高清画卷。据中线水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保华介绍,亚米级遥感卫星最小可识别10平方米的违规建筑,中线水源公司对侵占林地、违规建房、消落区耕种等行为实现了“早发现、早制止”。

库区卫星遥感影像对比图

  让青山常在,让绿水长流,科技赋能是强力支撑。过去一年,中线水源公司锻造科技护水的“硬核力量”,让山水的轮廓更加清晰,让护水的行动更有底气。

  久久为功,一泓清水的时代使命

  南水北调,水质是关键。过去一年,中线水源公司坚持“应设尽设、应测尽测、应在线尽在线”,聚焦重点流域、重点断面,加强新技术新仪器应用,持续完善水质监测站网布局,提升监测自动化水平。丹江口水库的水质监测数据长期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Ⅱ类及以上,在109项地表水水质监测指标中,有107项为I类或在标准限值以下。

  2024年12月,随着位于郧西的天河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丹江口库区内16条主要入库河流水质自动监测实现全覆盖,进一步完善了丹江口库区水文水质监测体系。

  “陶岔渠首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水龙头’,公司正在谋划引入先进监测设备和生物监测手段,努力打造世界领先水平水质自动监测的示范站。”中线水源公司供水管理部主任程靖华介绍。中线水源公司持续给自己“加码”,致力于健全数据共享机制,进一步建成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水质监测站网,同步推进丹江口水库高光谱遥感水质监测系统建设,精准守护库区水质。

  科技与坚守在碧波间共鸣,协同与创新于山水处交响,中线水源公司将始终秉持着绿色发展的信念,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持续为“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5年8月14日


责任编辑: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