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科研处 [作者]:申邵洪 [发布时间]:2025-08-07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中华水塔”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了解长江源区生态环境状况,在“开展江源科考 保护'中华水塔'”活动主旨引领下,长江科学院联合中国南水北调水网研究公司、新华通讯社湖北分社、中国水利报社共同组织的多学科科考队,于7月27日至8月2日,开展长江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查旦湿地、通天河曲麻莱河段、囊极巴陇、尕尔曲、布曲的水资源、水生态环境等科学考察,圆满完成了现场考察既定目标任务。
此次综合科考是自2012年以来长江科学院组织的第14次综合科考,由长江科学院副院长姚仕明带队。持续7天的科考行程中,科考队员克服高寒高海拔、缺氧失眠、舟车劳顿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沿着长江源、澜沧江源区域,对近20个观测点开展科学考察,考察内容涉及水文、气象、泥沙、河道河势、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土流失、冰川冻土、地形地貌等。河流专业完成江源重要河流观测,在江源崩岸区域埋设“一杆通”河岸监测设备,采集河床和岸坡泥沙样品70kg、悬沙水样7500ml;气象与水资源专业沿途采集江源区地表水、地下水、雨水、冰川/冻土融水等各类水样20余组;水土保持专业采集不同坡面土壤样品80余份,并持续开展草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试验;水生态专业采集鱼类样本、盐度和水温数据36余组;水环境专业采集江源区水体、泥沙样品50余份,主要用于调查长江源区水环境状况及分析典型重金属分布特征;空间信息专业采集无人机航测正射影像500余景,并采集对应区域碳专项研究草样与水样若干批次,用于构建景观尺度碳储量分布图;地下水和物探专业采集地下水长期观测数据1组,开展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关系地质雷达探测14组,登临冬克玛底冰川“量厚称重”,完成地质雷达1条测线探测。
通过此次江源综合科学考察,进一步掌握了长江源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为长江大保护、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长江源区水-生态-环境演变与适应性保护对策研究以及其他科研项目提供基础数据,助力长江科学院长期坚持并继续深化江源科学研究工作,努力为深入实施国家“江河战略”、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贡献科技力量。
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水利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全程报道或转载了长江科学院2025年江源综合科考,浏览量超过1000万,对保护长江源区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科考队员在通天河直门达水文站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