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长江科学院党员志愿服务侧记

[稿件来源]:信息中心 [作者]:雷蕾 [发布时间]:2020-03-26

  疫情就是命令!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长江科学院党委高度重视,1月31日向全体党员干部发出《关于组建“长科院疫情防控党员志愿服务队”的通知》,号召全体党员提高站位,随时准备承担党组织安排的各项任务。仅用5个小时,即组建起一支70余人的党员志愿服务队。 
  2月14日,接到长江委党组关于党员“双报到”的工作部署,长科院迅速响应。院党群办迅速将各支部联络人组织起来,建立工作群,将志愿服务要求传达到每位党员。在汉党员通过“武汉微邻里”公众号,采取网上报到的形式,到当前居住地社区报到;尚未返汉或汉外单位的党员,按照“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原则,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主动参与当地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2月21日,长科院院长卢金友、纪委书记李江鹰代表院党委前往科苑社区九万方小区检查防疫工作,并前往长江委酒宝荡小区慰问正在值守的长科院党员志愿者,嘱咐他们尽职尽责完成服务工作的同时,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 
  自2月14日至截稿,长科院到社区报到党员总人数561人,先后已有26个党支部的77名党员和8名职工参加了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他们的身影忙碌在所在地的各个社区、各个乡镇街道、各个山区村落,成为助力民生保障、维持社会秩序的一抹红色力量。


                               教高级“社区值守员”和“医院跑腿小哥” 
  李昊洁是长科院科研处副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作为长科院机关二支部的成员,她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加入长科院党员志愿服务队,并主动报名和材料所所长李家正、岩土重点实验室土工所总工潘家军以及科创公司郑卫一起,成为长江委志愿服务队的成员。 
  2月21日,李昊洁开始参与到长江委酒宝荡小区的社区服务当中。监测进出小区人员的体温并进行登记,耐心对不必出入小区的人员进行劝阻,细心地对小区住户的各类咨询进行解答,对小区的生活物资进行登记、发放......小区值守的工作琐碎又忙碌,李昊洁没有一丝马虎。 
  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李昊洁一直没敢跟远在新疆的母亲和哥哥提起。“他们不在武汉,看不到这边的情况会更加紧张,实在不想他们担心。”在问到是否害怕时,李昊洁说:“疫情发生到现在,最危险的是一线的医护人员,每次看到医院一线的报道都会流眼泪。有机会做志愿者就没有想那么多,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 
  面对同样的问题,空间信息所党支部的汪朝辉几乎给出了一样的回答。汪朝辉的爱人是同济医院的一名护士,和他爱人一样需要上下班的临近社区医护人员也有很多,疫情防控期间交通管制,社区应急保障车辆只有四辆,而且防护物资欠缺,汪朝辉主动承担起了接送邻近社区医护人员上下班的工作。从除夕至今,每隔一天即参与到接送同济医院医护人员上下班的工作中。“说不怕肯定是假的,尤其是她们科有一个同事被感染上了呼吸机,我尤其担心她,那段时间大家心里都很压抑,而且我们在家里开始实行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分餐制。”汪朝辉说道。 
  作为空间信息所数字流域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春节后,空间信息所参与的某智慧水利项目的投标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汪朝辉一边在家办公,统筹安排投标工作,一边还承担起了家里的所有家务,为妻子解决后顾之忧。 
  即便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在同济医院肾内科安排开展的一系列一线医护人员慰问活动中,汪朝辉还是第一时间报名当起了他们的“跑腿小哥”,多次帮忙采购物资,送慰问人员和物资到一线医护人员所住的蓝天宾馆和梅园宾馆,并且把鸡蛋、牛奶、蔬菜、水果、猪肉送到不方便采购物资的一线医护人员家中。暴雪之后的武汉,气温骤降,然而汪朝辉做志愿者的热乎劲儿感动了同济医院的医护人员。“汪大哥,我们一线人员的驻地可是很危险的,很多保障车队的人员都不敢来我们这个院子呢......”得知汪朝辉是志愿者时,一位护士感动地说。 
  “我觉得他们在一线作为最美逆行者,在高度危险环境中与病毒抗争,工作强度也很大,我必须要尽全力支持他们的工作。而且这种时候我作为一个党员,肯定要率先站出来。”汪朝辉说道。 
  

                               “绣花”的大汉和康复患者血浆 
  走路风风火火、说话高声大嗓的“九尺大汉”王焰鸣最近遇到了一点“麻烦”。 
  自2月中旬,王焰鸣响应委、院号召参与到花桥社区的志愿服务之中,内心受到了很大震动。花桥社区以老年住户居多,因交通管制和越来越严格的小区封闭,许多老年人连基本的买菜都成了问题。他们在面对眼花缭乱的团购群和各式团购APP时显得格外无助和迷茫。每到王焰鸣值班,总会遇到老人拿着现金来求助,希望王焰鸣帮忙代买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看着真的蛮遭业(可怜),我们不帮他们的话,他们估计连吃饭都成问题。”王焰鸣说。从参与社区值守的第一天开始,这个作为院办副主任、还承担着院防疫物资采购压力的不苟言笑的大汉就不得不学起了“绣花功夫”,耐心地帮助每一位求助的老人解决这样那样琐碎的生活问题。 
  花桥社区是一个感染人数相对较多的小区,王焰鸣参与社区值守时还经常会在小区门口接触到准备前往隔离点的发热居民。为减少大家的感染风险,王焰鸣反复与社区沟通,保证发热病人与前来接病人的车辆无缝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所产生的交叉感染风险。“做这些工作对我来说没有特别大的恐惧心理,想着能做就尽量去做。”王焰鸣说。 
  工程安全所党支部党员发展对象余信江在报名捐献血浆时和王焰鸣一样无所畏惧。不同的是,这个春节,他经历了和绝大多数人都不太一样的、过山车般的人生起伏。 
  1月24日余信江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次日他的父母也相继发烧住院。住院初期,余信江既忍受着身体病痛的折磨,还经历了内心的恐慌。然而余信江想到父母更需要自己,调整好情绪,每天给父母鼓励,自己内心也渐渐平静下来,还不断给同病房的病友鼓励,劝他们多进食、增加抵抗力,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心理。 
  2月7日,余信江康复出院。一周后,他从网上看到捐献血浆可以救治重症患者,第一时间拨打了鄂州市中心血站的电话,并表达了强烈的献血意愿。23号,鄂州市中心血站对余信江进行现场采血,此时余信江成为了鄂州市首批参与“千人献浆救千人”活动的新冠肺炎康复者。“希望能尽自己绵薄之力帮助他人。只要有需要,14天之后我还会来,只要身体合适,能抽多少抽多少!”余信江说。 
  血浆捐献组织单位在余信江捐献血浆当日为他颁发了致敬状,致敬状上写道:祝贺您战胜病魔,康复出院!您第一时间参与“千人献浆救千人”活动,担当传递博爱之使命,扛起挽救生命之责任,您就是真心英雄! 
  
 

                                    一万多件防护服和农村广播 

  疫情发生后,几乎全国人民都过起了居家避疫的生活。然而“坐不住”的长科院党员不胜枚举。 

  “在家待着也是待着,总要做点什么的好,所以就不停想办法帮各方解决问题。”刚刚帮助武汉大学北京校友会从迪拜购买了一万多件防护服的张穗说道。 
  张穗是长科院空间信息所党支部的一名普通党员,性格热情和善、爱打羽毛球的她平时广交朋友。疫情发生后,她的“好人缘”派上了大用场。 
  疫情高发期,看着一线医护人员防护物资告急的消息不断在朋友圈被转载,张穗如坐针毡。多方联系才发现,疫情之下,防护服等物资很多厂家都已经断货。一个电话接着一个电话联系,一个朋友接着一个朋友接力,最终联系上迪拜的一家生产商。从没有做过国际贸易相关工作的张穗和武汉大学北京校友会的朋友一起,将这一万多件防护服成功购买并妥当安排了物流和捐助对接。在听到一线医护人员为病人手术极易发生感染的情况下,张穗和几个朋友一起捐款3500元购买了一个手术用正压头套套装送给了协和医院西院。 
  接到院党委发出的“双报到”通知后,张穗立马报名参加了她家所在的社区服务工作。因为要参与小区值守、帮助购买分发团购生活物资,甚至要到少数电话联系不上的居民家中量体温,张穗担心把外来风险带给家人,索性和家人隔离,搬到另外一处住处生活,专心做起了志愿服务。“我打算一直做到单位复工为止,希望这可恶的病毒快点被消灭。”张穗说。 
  

  不仅在武汉,春节期间分散到全国各地的长科院党员纷纷响应号召,用自己的方式力所能及地参与到当地的防疫工作中。 
  武汉封城之前已经返回恩施巴东县老家的向大享到村防疫工作专班报到后,村里考虑到向大享是从武汉返回,需尽量减少与村民接触,于是灵活安排工作,任命向大享为宣传专员。2月18日当天,向大享利用村广播,向全村2000多居民普及疫情防控知识以及防护常识,一讲就是两个多小时。 
  因村民较多,向大享还建立了5个微信工作群,对村民进行知识普及,并号召大家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每天在群里解答村民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在群里发布官方消息。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疫情防控期间,长科院的全体党员在全国各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中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火炬。”他们竖起一面面旗帜,建起一座座堡垒,在艰难的特殊时期,使微光照亮微光,让这奔走的一抹红色温暖彼此。

责任编辑:李竹